“万马齐喑"的“喑"不读àn,这个字到底怎么念?又是什么意思呢?

“万马齐喑

"万马齐喑"形容的是在某种环境下,大家陷入了集体沉默,暗含着某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。但不少人把"万马齐喑"的“喑"误读为àn,其实它的正确读音是 yīn(音同因)。

喑,读作yīn,是一个形声字。口表意,其古文字形像是一个张开的嘴,由口字旁组成的字大多与嘴部动作有关,如吃、喝、唱、咬、叫等,在这里表示“喑”与嘴部动作有关;音表声,有声音的意思。

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。从口音声。” 所以“喑”的本义是小儿哭泣不止,后引申为嗓子哑,不吭声等义,如:喑哑(嗓子干涩,不能说话)、喑默(沉默不言)、喑涩(沙哑干涩)、喑人(哑人)、喑呜(怒喝)。

古代的文人墨客,在写诗或写文章时也经常用到“喑”这个字,只是不同的语境,“喑”字的意思也略有不同。

如骆宾王在写讨伐武则天的檄文时,写道:“喑呜则山岳崩颓,叱吒则风云变色。” 这里的“喑呜”指的是“怒吼、怒喝”。

还有诗仙李白曾为古时那些壮志未酬、抱恨而死的俊杰写下过《拟恨赋》,其中写到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围困时的悲壮情景时,写了一句:“骓兮不逝,喑哑何归?” 意思是:骓马啊,你不愿前行,我哑口无言,该如何是好?这里的“喑哑”表现出了西楚霸王内心的沉默与无奈。

而“万马齐喑"这个成语,出自清·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: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”

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诗人、文学家,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之一。他曾在京中做了10年无足轻重的闲官,眼见清王朝的昏庸腐朽,英雄无用武之地,自己的政治抱负不得施展,便辞官南归了。

在归途中,他看到田园荒芜、民生凋敝,走到哪里都是死气沉沉的景象。他想到自己曾多次上书朝廷,要求变革现实,富国强民,却屡遭打击和迫害。

龚自珍愤懑难平,在南下途中写了315首七言绝句,整理成《己亥杂诗》。其中一首: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;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”

意思是:中华大地要想恢复生机,需要一场如春雷般惊天动地的改革,如今这种万马无声、朝野集体沉默的局面实在令人觉得悲哀。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,不要拘泥于一种方式去选用人才,这样国家才有希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乐富通i刷现在是否安全
365提款经验

乐富通i刷现在是否安全

⏳ 06-29 👁️ 8146